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前七子三事考论
作者: 魏强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景明  前七子  李东阳  李梦阳  康海 
描述:通过对前七子及其外围成员的行踪和文学思想嬗变考察,并结合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坛形势,确定前七子领导的复古运动应该始于弘治十一年(1498),从弘治十一年至弘治十五(1502)年是复古运动的酝酿期,弘治十五年(1502)至正德六年(1511)是复古运动的发展期,正德六年(1511)至嘉靖九年(1530)是复古运动的高潮期,嘉靖九年(1530)后处于衰微期。"李、康"与"李、何"两种说法都对,只不过是就不同文体和时间段而言。前七子中只有李梦阳与李东阳有师生之谊。
“二李”恩怨与李梦阳的诗论演变
作者: 鲍乐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关系  诗论  李东阳  李梦阳 
描述:关于明代"茶陵派"代表人物李东阳与"前七子"代表人物李梦阳之间的关系,现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而通过对二人文集和其他相关史料的钩稽梳理,还原二人关系的大致历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二李关系由佳转恶对李梦阳诗论转变的影响。
茶陵派与“前七子”关系考论
作者: 司马周 陈书禄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实际交往  何景明  杨一清  前七子  考论  文学流派  李东阳  弘治  李梦阳 
描述:明弘治、正德年间,以台阁重臣为主的茶陵派和任职郎署的"前七子"相继称雄文坛,他们在明中叶诗文纠偏起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明中叶文坛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这两个流派的主要干将如李东阳、杨一清、李梦阳以及何景明等,互有交往,相互酬唱,甚至还有师生之谊,两个流派的关系也并非在文坛一开始出现就陷入对立冲突的境地,而是呈现逐步恶化的演变历程。探讨两个派别的关系脉络和关系始末,不仅可以清晰考察两个派别交往的轨迹,也可以明晰两个派别关系恶化的演变过程,同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茶陵派与"前七子"在诗文影响和诗话理论继承方
茶陵派与复古派
作者: 廖可斌  来源:求索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前七子  李东阳  复古运动  李梦阳  康海  中国古典诗歌  刘瑾  复古派  台阁体 
描述:在明代文学研究中,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和前七子复古派的关系,一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作为当事人,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李梦阳一方面说过“我师崛起杨(一清)与李(东阳),力挽一发回千钧”,肯定李东阳是复古派的开路人;一方面又批评李东阳“承弊袭常”,“工雕浮靡丽之词,取媚时眼。”二说似乎自相矛盾,不免滋人疑惑。明末清初钱谦益编《列朝诗集》,以力诋复古派为职志。他在李东阳与前七子的师生关系上作文章,把
尊崇气节,致力于儒雅文学的复壮——由茶陵派向前七子过渡的杨一清
作者: 陈书录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四库全书总目》  杨一清  前七子  李东阳  诗歌创作  理论批评  李梦阳  浩然正气  庙堂文化 
描述:当李东阳“力不足以御强横”之际,杨一清尊崇气节,致力于儒雅文学的复壮,成为由茶陵派向前七子过渡的桥梁
明代前七子“宗汉崇唐”心态膨胀的诱因
作者: 陈书录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前七子  李东阳  陈庄体  陈献章  诗歌创作  诗文创作  李梦阳  庙堂文化  文学复古 
描述:明代前七子“宗汉崇唐”心态的膨胀,有两个文学上的诱因:一是陈献章、庄“性气诗”创作的负面及其流弊,二是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诗歌创作的负面及其流弊。
《怀麓堂稿》探考
作者: 钱振民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库全书》  致仕  杂记  杨一清  拟古乐府  李东阳  李梦阳  史料价值  续稿  何孟春 
描述:自清以来,人们对《怀麓堂稿》的认识就出现了偏差:一是认为它收录了李东阳的全部诗文作品,二是没有认识到清代以后的各种重刻本与它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异。其实,它收录的只是李东阳仕宦期间的诗文,而致仕以后的诗文收编为《怀麓堂续稿》另行;康熙刻本《怀麓堂集》对正德本《怀麓堂稿》乱加删削、改编、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此后的各种刻本、写本、印本却一直未能跳出康熙刻本的框框。
论前七子
作者: 徐朔方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廷相  何景明  诗论  前七子  徐祯卿  李东阳  李梦阳  乐府诗  复古主义  汉魏 
描述: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即明代诗坛上的所谓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不象在他们之前的三杨、李东阳那样官居极品,高高在上,下面围绕着一大群门生故旧,依靠政治上的威望主宰文学界.他们两个人官不超过四品,李梦阳三次下狱,罢官家居后还受到削籍处分,何景明则三十九岁早死,而这个流派居然风行
明代歌诗考:兼论明代诗学的歌诗品质
作者: 孙之梅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性灵说  诗歌  格调说  歌诗  民歌  李东阳  明代诗学  李梦阳  论诗  四库全书 
描述:明代诗学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是格调说和性灵说,由于对曲以外的歌诗缺乏认识,关于二者的研究,前者侧重于范畴的界定与渊源的考辩,后者则突出其时代精神与思想史意义的阐释,皆程度不同地无视明代诗学赖以产生的独特生态以及诗学本身的具体指向。明代有无文人歌诗?清代以来,学术界就认为歌诗之法至明已亡,完全变成了文章之事。但是我们发现明代除了民歌外,尚有文人歌诗。文人歌诗乐律与诗歌声韵的二而合一的理念,直接导致以声论诗,而以声论诗又是格调论中"调"的直接来源。民歌"其曲胡,其思淫,其声哀,其调靡靡"的声乐特点,以及这种声乐所
由法而情的美学转进:明代自然情论诗学观的萌发
作者: 肖鹰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前期  文艺思想  诗学主张  美学  李东阳  李梦阳  诗学观  情感主义  宋濂  文论 
描述:明代文艺思潮的演进,学界的共识是前期主张复古拟古,而后期主张激进情感主义。本文认为,这种前后断裂的划分,是受制于前期文论托古革新的表象,严重忽略和误解明代前期文论(集中在诗学)演进中借古求新的美学精神变革,这个变革实际上为王阳明主张的"情本体"的心学美学和其后的个人主义情感美学打下基础。本文主旨即探讨这个"由法而情"的美学观念演变历程,试图阐明前期明代文艺思想的拟古崇法,不仅不是一个单纯的复古路线,反而是在"古"和"法"的前提下,确立"吟咏性情"的诗学精神。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