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明代唐诗批评史研究之一
作者: 朱易安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时期  批评史  兴象  李东阳  历史时期  李梦阳  唐诗观  诗品  格调派  唐诗学 
描述:明代是唐诗学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格调派唐诗批评则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格调派把体制、声律看成唐诗的最基本素质,认为诗人的性情、诗歌的兴象风神最终可以体现在诗歌的体制声律上。他们努力通过体制
简析茶陵诗派的诗歌理论主张及其价值
作者: 王燕芸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承上启下  麓堂诗话  格调说  茶陵诗派 
描述:《麓堂诗话》,提出了“格调说”、“诗文异体论”、“诗贵新意说”等理论主张。明诗经过茶陵诗派的发展,由富丽雍容、肤廓冗长的台阁体风格转入“诗必盛唐,文必秦汉”的复古风尚。
论“末五子”对“前后七子”格调理论的发展与突破
作者: 史小军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末五子“  格调理论  “前后七子“  明代  诗学 
描述:诗学意义上的“格调”,是指诗歌的体格和声调。首开以“格调”论诗风气的是明代茶陵诗派的领袖李东阳。“前后七子”及其羽翼人物(以下简称“七子派”①)对此加以承袭并发扬光大,他们遂被称为“格调派”。七子派对格调理论的热衷,一方面是由于受其师李东阳的影响,另...
古代文论札记三则
作者: 郭丹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后七子  古代文论  格调说  风调  远别离  以文为诗  散文化  借景抒情  岘佣说诗  含蓄委婉 
描述:一)格调,指不同凡俗的体格风调,体现作者的主观情志,具有雄浑刚健、清奇遒举的诗歌品格。李东阳的格调说,崇尚唐诗的雄浑,又强调以声调来辨析诗体,对前后七子和沈德潜等人产生重大影响。(二)曲与直,曲指
论李东阳格调论诗学对韩愈诗歌的接受
作者: 张智炳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东阳  格调论  韩诗  接受 
描述:李东阳及所著《怀麓堂诗话》绍承杨士弘《唐音》及高棅《唐诗品汇》崇唐理路,续探审音辨体,并开启明格调论诗学。在韩诗接受上,借由汉魏"简古"诗格到经杜、韩、苏一衍再衍的"渐粗"诗格,窥探到流动的诗史
试论李东阳的格调思想
作者: 李剑波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麓堂诗话  李东阳  格调 
描述:明代李东阳在其《麓堂诗话》中提出了他的格调思想 ,这对后来复古派格调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1.以乐衡诗的基本思路和论诗方法 ;2 .识辩“时代格调”的学诗途径 ;3.守法而求“兴趣”的创作思想
明初诗学与李东阳的“格调”论
作者: 孙春青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初诗学  李东阳  格调  诗法 
描述:明初诗坛对诗歌形式的探讨,形成研究诗体、诗法、诗格的文艺思潮,技术性的阐释在这段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在这样的氛围中,李东阳的诗学理论难以脱离时代风气的影响,其“格调”论看似是对侈言“诗法”的反拨,其实是对诗歌创作中声调使用的技术性阐释,是改头换面的诗法。
杨慎与李东阳:观察明代诗学流变多样态的视角
作者: 雷磊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朝派  辨体意识  李东阳  求声于诗  杨慎  格调论 
描述:杨慎诗学的形成跟李东阳有重大的关系,第一,李东阳主张“求声于诗”,即重视诗歌的音韵之美。作为诗人兼古音学家,杨慎诗学主张更进了一步,是求古韵于诗。第二,李东阳主张辨识格调,开格调论先河。杨慎将辨体
略论文体与李东阳的“格调说”
作者: 李树军  来源:华中学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体  格调说  体系性 
描述:李东阳的“格调说”不但是一种诗歌创作主张,也是一个潜在的诗歌理论体系,即以才识为基础,根据诗歌通人心,诗歌之道与政教风俗相通的原理,通过声调、体格的讽咏和辨认,以达到陶冶性情,流通精神,感发志气
试论李东阳的“格调说”
作者: 何懿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体格  音乐美  声调  格调  个人风格  时代风格 
描述:格调”说是李东阳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李东阳有关论述的分析,揭示其“格调”说的具体内涵;指出李东阳的“格调”说是建立在重视诗与文的区别、强调诗与乐的联系和诗的音乐性的基础上的。“格调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