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名人研究 (6)
按年份分组
2002(1)
2001(1)
1998(2)
1988(1)
1983(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1)
渤海学刊(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
龙岩师专学报(1)
学术研究(1)
学术月刊(1)
相关搜索词
从前后七子到王夫之(论古代两大诗学思潮的汇流)
作者: 肖驰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后七子  前七子  儒家诗教  音乐美  司空图  意境说  李东阳  明清之际  诗学  文艺学 
描述:我国古代的诗学,由中唐至两宋开始分化为自成畛域的两股潮流:以理学家文艺观为代表的儒家政教中心派和以司空图、严羽等的意境说为代表的审美中心派,这似乎已为人所共知。我认为:由明至清初是这两股潮流逐渐汇合的时期;古代的重要诗歌流派——明代前后七子的诗学主张,也只有放在文学思潮的这种历史流动中才能正确地把握和评价。前后七子的理论,是两大潮流汇合中的产物,从“诗教”到“乐教”,从音乐美到意境美则是此过程中的两次理论递进。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诗歌美学,则反映了这个汇合的完成。
论“末五子”对“前后七子”格调理论的发展与突破
作者: 史小军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末五子“  格调理论  “前后七子“  明代  诗学 
描述:诗学意义上的“格调”,是指诗歌的体格和声调。首开以“格调”论诗风气的是明代茶陵诗派的领袖李东阳。“前后七子”及其羽翼人物(以下简称“七子派”①)对此加以承袭并发扬光大,他们遂被称为“格调派”。七子派对格调理论的热衷,一方面是由于受其师李东阳的影响,另...
古代文论札记三则
作者: 郭丹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后七子  古代文论  格调说  风调  远别离  以文为诗  散文化  借景抒情  岘佣说诗  含蓄委婉 
描述:一)格调,指不同凡俗的体格风调,体现作者的主观情志,具有雄浑刚健、清奇遒举的诗歌品格。李东阳的格调说,崇尚唐诗的雄浑,又强调以声调来辨析诗体,对前后七子和沈德潜等人产生重大影响。(二)曲与直,曲指含蓄委婉,直指直抒胸臆。曲可借景抒情,借物达意,以少总多;直可一气流注,直率真淳。(三)以文为诗,指的是诗的散文化倾向,其开创者,可追溯到杜甫、韩愈并影响到宋代的以议论为诗
化明李东阳的“格调”论和七子之“才”
作者: 王碧瑶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后七子  明诗  李东阳  “格调“论 
描述:李东阳认为诗必有“格调”,看诗要由“格调”下手。但他并不主张摹拟,而是力求诗句的自然匀稳。前后七子则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力攻东阳,嫌他软滑。李东阳这祥,专讲“格调”,不注意情理;七子之徒,自视甚高,雄傲一时,这不能不产是明诗不如宋诗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酝酿阶段的文论家学说
作者: 汪正章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前后七子”  《毛诗序》  现实生活  傍人  李东阳  社会作用  文学复古运动  文学思想  学士 
描述:明代专制、独裁的暴虐政治迫使正直的文人学士不敢反映和干予社会现实生活。诚如高启的《摸鱼儿·自适》所自戒的:“近年稍谙时事,傍人休笑头缩……向前去不如退后无羞辱。三般检束:莫恃微才,莫夸高论,莫趁闲追逐。”既如此,于是只得谨小
明诗论略
作者: 杜贵晨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后七子  诗歌  明诗  王世贞  李东阳  袁宏道  李梦阳  复古  台阁体  独抒性灵 
描述:中国历代诗歌研究中,明诗向来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虽然近世各种文学史著作一般都以极少的篇幅包括有这一部分内容又评价甚低,但是,像陆侃如、冯沅君先生那样影响颇大的《中国诗史》根本不提唐以后的诗,共和国成立以后长时期中几乎不见明诗的选本,更说不上有研究著作问世,就可知其到了何等被冷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