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
报纸(1)
学位论文(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名人研究 (5)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1(1)
2006(2)
2004(1)
按来源分组
社会科学辑刊(1)
宜春学院学报(1)
光明日报(1)
四川师范大学(1)
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1)
相关搜索词
明初诗学与李东阳的“格调”论
作者: 孙春青  来源: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东阳  明代初年  格调论  诗学 
描述:以声论诗是李东阳“格调”论的核心,有所谓“眼主格,耳主声”之说,这对明代唐诗研究有重要影响。考察李东阳“格调”说的理论来源,对其“格调”的准确理解很重要,有人依据《怀麓堂诗话》中李东阳对严羽诗论的肯定,认为其重视音调格律的诗歌观念远绍于南宋严羽,此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一位诗人理论观念的阐释,还是应该结合其所处的诗学背景来考察。
明前期诗坛宗唐思想下的格调论与性情论对前七子的影响
作者: 宋黎黎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前期诗坛  前七子  性情论  格调论 
描述:明代中期,前七子发起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文学复古运动,在诗歌方面主张“诗必盛唐”,明确提出宗法唐诗的诗学主张。但是,明代诗坛的宗唐思想并非始于前七子。早在明前期诗坛,宗唐思想就已成为诗学思潮的主流。本文认为明前期诗坛的宗唐思想,为前七子“诗必盛唐”理论的提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格调论和性情论是从明初诗人到前七子一直贯穿下来的两个非常突出的诗歌理论。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明前期诗坛的宗唐思想对前七子的影响。上篇主要研究宗唐思想下的格调论。本章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节介绍明初吴中诗人高启重视
“前七子”的“诗变”观
作者: 方锡球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诗歌形式  盛唐诗歌  前七子  李东阳  天地之气  格调论  诗学观  杨士奇  唐诗学  唐诗研究 
描述:4城市商贸这一段,从城门楼到卷尾(9-8、9-9)。城门楼是全画的第二个高潮,也是张泽端精心设计精心描绘的,它是宋代典型的四阿殿阁式平座建筑,直接“坐”在城门之上。石条、钩阑、平座铺作、柱头铺作、柱间铺作、转角铺作、踏道、额、板门、棂、户、腰串、立颊、象眼、匾额、心柱等土、石、木建筑部件的形制一目了
论李东阳格调论诗学对韩愈诗歌的接受
作者: 张智炳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东阳  格调论  韩诗  接受 
描述:李东阳及所著《怀麓堂诗话》绍承杨士弘《唐音》及高棅《唐诗品汇》崇唐理路,续探审音辨体,并开启明格调论诗学。在韩诗接受上,借由汉魏"简古"诗格到经杜、韩、苏一衍再衍的"渐粗"诗格,窥探到流动的诗史,使其辨诗、文二体之分别的尊体论具有变通的破体论色彩;通过分析杜、韩、苏诗的声调韵律差异来甄别其不同的格调特征,从而辨识韩诗风格,其格调论更具实践性品格。杜、韩、苏的诗歌创作成就是玉成李东阳格调论的最终渊源,而李氏又以其诗学眼光肯定了韩诗大变唐诗的若干"通变"因素,不同于《唐诗品汇》的韩诗"正变"观。
杨慎与李东阳:观察明代诗学流变多样态的视角
作者: 雷磊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朝派  辨体意识  李东阳  求声于诗  杨慎  格调论 
描述:杨慎诗学的形成跟李东阳有重大的关系,第一,李东阳主张“求声于诗”,即重视诗歌的音韵之美。作为诗人兼古音学家,杨慎诗学主张更进了一步,是求古韵于诗。第二,李东阳主张辨识格调,开格调论先河。杨慎将辨体意识作为其诗学理论的基石,其诗话就有纵论古今、辨尽众体的特点。第三,李东阳师古但反对泥古,主张自得、自立。同受李氏诗学影响,七子派吸取格调说而建立了更严格的模拟理论;杨慎则以博贯思想批判七子派的拟古主义,为茶陵派别张壁垒,创立六朝诗派,颇有影响。明代诗学的发展呈现复杂的多样态。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