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明前期诗坛宗唐思想下的格调论与性情论对前七子的影响
作者: 宋黎黎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前期诗坛  前七子  性情论  格调论 
描述:认为明前期诗坛的宗唐思想,为前七子“诗必盛唐”理论的提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格调论和性情论是从明初诗人到前七子一直贯穿下来的两个非常突出的诗歌理论。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明前期诗坛
明代格调理论研究
作者: 曹碧清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声格律  格调诗学  明代  复古 
描述:格调理论是明代最重要的诗学理论之一,它对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可惜目前这一理论并没有得到学术界足够而广泛的重视,成为明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试图对明代格调理论予以较为系统的探究
明代唐诗学
作者: 孙春青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诗选本  诗歌体制  明代  格调  唐诗学 
描述:明代唐诗学的课题范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唐诗的传播、唐诗评论、唐诗对明代诗人创作的影响等。明代的唐诗研究,不论是在唐诗的编选品评、辑佚笺注和考证等方面; 还是在对唐诗体制的界定、风格的辨析,审美内涵的发掘、创作技巧和方法的探讨等方面,都比前代全面和深入,从而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唐诗学。 明初的唐诗学与当时的诗坛风尚联系密切,表现为唐诗研究中的注重“审音律之正变”,与创作中提倡“鸣国家气运之盛”相呼应,因此注重世运升降而提倡专主盛唐。在此文化背景下,出现了明人编选的两个重要唐诗选本,《唐诗品汇》和《唐诗
《沧浪诗话》与明代复古派诗论
作者: 张晓静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吟咏情性  兴趣  意境  格调  复古 
描述:”、“格调”、“意境”诸论的发展做了很好的理论铺垫。 全文主要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分析明代复古派对
论明清格调说
作者: 张正明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格调说  格高调逸  格调 
描述:于明清时期。因此,明清文论尤其是明清诗学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占据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明清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格调说”进行详细梳理,进而彰显其在明清诗说中的重要价值。 明清诗坛的李东阳、前后七子
“前七子”的“诗变”观
作者: 方锡球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诗歌形式  盛唐诗歌  前七子  李东阳  天地之气  格调论  诗学观  杨士奇  唐诗学  唐诗研究 
描述:4城市商贸这一段,从城门楼到卷尾(9-8、9-9)。城门楼是全画的第二个高潮,也是张泽端精心设计精心描绘的,它是宋代典型的四阿殿阁式平座建筑,直接“坐”在城门之上。石条、钩阑、平座铺作、柱头铺作、柱间铺作、转角铺作、踏道、额、板门、棂、户、腰串、立颊、象眼、匾额、心柱等土、石、木建筑部件的形制一目了
论李东阳格调论诗学对韩愈诗歌的接受
作者: 张智炳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东阳  格调论  韩诗  接受 
描述:李东阳及所著《怀麓堂诗话》绍承杨士弘《唐音》及高棅《唐诗品汇》崇唐理路,续探审音辨体,并开启明格调论诗学。在韩诗接受上,借由汉魏"简古"诗格到经杜、韩、苏一衍再衍的"渐粗"诗格,窥探到流动的诗史
试论李东阳的格调思想
作者: 李剑波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麓堂诗话  李东阳  格调 
描述:明代李东阳在其《麓堂诗话》中提出了他的格调思想 ,这对后来复古派格调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1.以乐衡诗的基本思路和论诗方法 ;2 .识辩“时代格调”的学诗途径 ;3.守法而求“兴趣”的创作思想
明初诗学与李东阳的“格调”论
作者: 孙春青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初诗学  李东阳  格调  诗法 
描述:明初诗坛对诗歌形式的探讨,形成研究诗体、诗法、诗格的文艺思潮,技术性的阐释在这段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在这样的氛围中,李东阳的诗学理论难以脱离时代风气的影响,其“格调”论看似是对侈言“诗法”的反拨,其实是对诗歌创作中声调使用的技术性阐释,是改头换面的诗法。
杨慎与李东阳:观察明代诗学流变多样态的视角
作者: 雷磊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朝派  辨体意识  李东阳  求声于诗  杨慎  格调论 
描述:杨慎诗学的形成跟李东阳有重大的关系,第一,李东阳主张“求声于诗”,即重视诗歌的音韵之美。作为诗人兼古音学家,杨慎诗学主张更进了一步,是求古韵于诗。第二,李东阳主张辨识格调,开格调论先河。杨慎将辨体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