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
按栏目分组
名人研究 (7)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5(1)
2014(1)
2011(2)
2009(2)
按来源分组
文艺评论(2)
社会科学辑刊(1)
中国韵文学刊(1)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书法(1)
人间(1)
相关搜索词
从《怀麓堂诗话》看李东阳“诗歌音律”观
作者: 刘明哥  来源:人间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怀麓堂诗话  “诗歌音律”观 
描述:诗与音乐有着天然而密不可分的关系,李东阳继承前人的诗歌理论,着眼于诗歌艺术本身,注重诗歌的内在审美特征,其《怀麓堂诗话》凝结了他的诗学理论,其中诗歌音律贯穿了他诗学观的主线。
在意不在形——李东阳的书法观
作者: 张朝阳  来源:书法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涯  怀麓堂诗话  怀麓堂集  行草书  占籍  李淳  八十四  李长  李东阳集  台阁体 
描述:二十年,卒赠太师,谥文正(图一)。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等。一父教恩宠一神童李东阳父亲李淳:“茶陵人,号憩庵,精楷书。尝衍永字八法,变化三十二势,及结构八十四例,并为著论。景泰间上之。”1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
李东阳诗学体系论
作者: 李庆立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怀麓堂诗话  诗学体系  李东阳 
描述:以诗文辨体为旗帜,以诗歌音律为主线,以诗歌真情为旨归,就是李东阳诗学体系的三条纲。其《怀麓堂诗话》及其它著述中有关诗论的文字大都为这三条纲所统摄,按照一定的内在的逻辑互相连接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其诗学体系的构建,乃是为了指导明代中期的诗歌创作,左右诗歌的发展方向。为此,李东阳反思了明朝建立百馀年间,程、朱理学束缚、台阁体后学泛滥的诗歌发展状况;上溯诗歌与乐合一的原始形态,广泛品味、比较唐、宋、元的诗歌创作;对《尚书》、《论语》、《孟子》、《荀子》尤其是《礼记.乐记》、《毛诗序》等儒家早期经典中的诗乐理论和南
宗唐而不拟唐:论李东阳的诗学思想
作者: 郭瑞林 郭修敏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唐  《李东阳集》  李东阳  拟唐  《怀麓堂诗话》 
描述:李东阳作为成、弘年间的诗坛盟主和茶陵派的领袖,以宗唐复古为旗帜,有力地冲击了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风,振弱起弊,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初步繁荣。他的《怀麓堂诗话》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他宗唐复古、贬抑宋、元,提倡法度、格调的诗学思想。但他宗唐而不拟唐,反对摹拟剽袭。在他看来,唐诗不可拟、不应拟,因为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地方文化氛围不同,而诗歌创作既关乎时代风会、气运,又与个人的资质禀赋、性格脾味、兴趣爱好、学养识见息息相关,因此摹拟前人是没有出息,也不会取得成就的。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
作者: 赵伯陶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雅俗  怀麓堂诗话  台阁与山林  李东阳  融通 
描述:作为明代中叶一部较为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怀麓堂诗话》继诗风雍容典雅、以歌功颂德为能事的"三杨"台阁体之后,上承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宗盛唐的格调论,下启前、后"七子"复古的诗学崇尚,企图在雅、俗两种文化品格的交会中找到平衡点,调和山林与台阁两种不同取向的诗文格调,明显带有某种融通意识,而非其前后出现的、有意识结社的诗人呼吸相应以求改变一代诗歌风习者可比。所谓"茶陵派",在明代当属于不自觉的文学流派,惟其如此,在今天就更有进一步认识其价值的必要。
李东阳的“格调说”及其影响
作者: 闫霞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七子派  怀麓堂诗话  前七子  格调说  宋诗  李攀龙  诗歌创作  论诗  音乐性  元诗 
描述:一有唐诗这一高峰横亘在前,宋人在诗歌创作上已面临不小压力,在另辟途径的过程中,以理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作法导致离诗趣越来越远,创作日益陷入困境,开始向前代优秀的创作学习。明代文人在思想上先是惧祸于"文字狱",后受八股科举的桎梏以及商业的侵蚀,创作力也是日益下降。
《怀麓堂诗话》的诗歌审美价值
作者: 张季菁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诗别裁集序  山林文学  怀麓堂诗话  诗歌研究  诗学体系  宋诗  诗歌理论  论诗  诗歌审美  元诗 
描述: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是诗歌研究的重要理论著作,共138则,谈及了诗歌的方方面面。作为茶陵派领袖的李东阳,其既进行诗歌创作,又进行理论阐释,虽然这种"诗话性质"的理论较为零碎,而且强调的是作者的"感觉",但其论及的范围却是十分广泛的。这138则诗话中,有很多是他对诗歌审美价值的体验,他将这些体验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来,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