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李东阳诗论评议
作者: 任永新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论  李东阳  诗歌理论 
描述:李东阳诗论评议
论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
作者: 魏青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茶陵派  群体概观  李东阳  诗歌创作  诗歌理论 
描述:论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
李祁与李东阳诗歌及诗论比较研究
作者: 张强  来源:河北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实践  地位  影响  李东阳  诗歌理论  李祁 
描述: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元代立国时间虽然不长,但文学创作却异常的繁荣。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仅有汉人,且包含着少数民族群体,元诗不仅融汇了唐宋诗风之长,而且兼情兼理,韵味深远。但是,从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元诗的时代特色和文学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元诗研究相对于其他朝代的诗歌来说,仍有着很大的差距。本文研究的对象之一即李祁,是元代末期著名的遗民诗人。他的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基本上可以反映这一时期的潮流走向。然而古今学者关于他的研究却鲜有顾及。但仅仅研究他一人在文学上的创作尚不完备。其与他共同
[0图]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
作者: 邓新跃  来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诗歌理论  古典诗歌 
描述: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课题成果 湖南科技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以明代前中期的高棅、李东阳、杨慎、“前后七子”等人为中心,梳理出了这一时期诗学辨体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演进过程,厘清了明代文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或复杂、或模糊的重大问题。
李东阳《麓堂诗话》探析
作者: 韦江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东阳  《麓堂诗话》  诗歌理论 
描述:李东阳《麓堂诗话》是明初诗话的代表作,其中集中地体现了李东阳的诗歌理论。这些理论涉及诗歌的本体性、诗歌的创作、诗歌的鉴赏与评论、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诗歌理论系统。
李东阳——明王朝造就的第一个诗人
作者: 孙秋克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东阳  道统文学观  诗歌理论  明朝诗歌  馆阁诗风 
描述:李东阳是明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由明王朝造就的诗人。作为一代文宗,他对明诗发展道路的开拓远胜于对馆阁诗风的因袭。李东阳的文学理论对前七子有积极影响,却与他们有很大不同。他要求诗歌讲求法度,内蓄情志,外兼比兴。馆阁之外,他的诗忧国忧民之情怀与杜甫相通,对壮丽山河的咏歌则与李白接近。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诗人既流连光景也关注民生疾苦,既讲求法度也重视意趣比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东阳诗歌及理论研究综述
作者: 邓新跃 周驰靖  来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李东阳  诗歌理论 
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李东阳为主的茶陵派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已发表相关著作及论文多篇,对李东阳生平事迹及著述进行了疏证,对李东阳诗学理论有褒贬不一的评价,对他的诗歌创作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依然还有不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术空间。
李东阳诗学思想浅论
作者: 周驰靖 邓新跃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学思想  诗学理论  诗学风格  明代前中期  李东阳  文体批评  诗歌理论  湖南  茶陵县 
描述:李东阳诗学思想浅论
明代诗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评李庆立先生的《怀麓堂诗话校释》
作者: 朱印海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论  校释  诗学理论  诗话  李东阳  诗歌创作  理论体系  明代  诗歌理论  理论研究 
描述:在古代诗歌理论研究中,对明初著名诗论家李东阳的研究过去从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生于北京,逝世后葬于北京。弘治、正德年问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卒谥“文正”,故世称“李文正”、“李西涯”、“李长沙”。李东阳是明代成化后期至正德初期文坛的领袖,复古格调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湘籍文学家。
《怀麓堂诗话》的诗歌审美价值
作者: 张季菁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诗别裁集序  山林文学  怀麓堂诗话  诗歌研究  诗学体系  宋诗  诗歌理论  论诗  诗歌审美  元诗 
描述: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是诗歌研究的重要理论著作,共138则,谈及了诗歌的方方面面。作为茶陵派领袖的李东阳,其既进行诗歌创作,又进行理论阐释,虽然这种"诗话性质"的理论较为零碎,而且强调的是作者的"感觉",但其论及的范围却是十分广泛的。这138则诗话中,有很多是他对诗歌审美价值的体验,他将这些体验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来,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