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604)
期刊(6527)
图书(2552)
会议论文(361)
学位论文(229)
专家(51)
图片(38)
视频(21)
纪念场所(3)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名人研究 (19273)
株洲名人 (51)
图片集锦 (38)
影像中心 (21)
纪念场所 (2)
家族亲友 (1)
新闻动态 (1)
按年份分组
2018(6085)
2016(918)
2015(820)
2014(621)
2013(736)
2012(1009)
2011(1145)
2010(1131)
2009(993)
2007(423)
2006(339)
2005(381)
2004(212)
2003(127)
2002(206)
2001(132)
2000(153)
1999(117)
1994(115)
1989(58)
1987(97)
1985(85)
1980(80)
1956(8)
1951(20)
1950(42)
1949(67)
1948(19)
1947(9)
1946(4)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1483)
株洲日报(455)
光明日报(94)
香港文汇报(73)
宁波日报(63)
北京青年报(36)
老年生活报(29)
侨报(26)
新晚报(19)
北京晚报(12)
通辽日报(12)
临汾日报晚报版(12)
农村新报(10)
寿光日报(6)
南鄂晚报(6)
汕头特区晚报(5)
信息日报(5)
大报(4)
黄石日报(4)
红山晚报(4)
都市晨刊(4)
中国新闻出版报(4)
连云港日报(3)
青岛晚报(2)
科技文摘报(2)
劳动报(2)
中华新闻报(1)
环球时报(1)
安徽市场报(1)
音体美报(1)
相关搜索词
“锐利的巧思”:读晚明小品随感
作者: 王恺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朝晚期  人生哲理  构思  对抗性特征  写作技巧  幽默  小品  机智 
描述:“幽默”(humor)与“机智”(wit,有人译为巧智,或智慧)皆非中国本土文化用语,前者已被大家普遍接受,后者虽间或有人提及,但作为一个文学术语似已被前者所淹没,而几乎被人们忘却。“机智”这个被视为英国土产的术语,包括诸如才智、理智等基本义项,同时也兼指诸如口才机敏、妙于应答,以及谐趣横生、充满情趣的谈吐、文字乃至人品文风等。在西方,这个术语受到重视,恰恰是与莎士比亚时代人文主义风气兴起有关。蒲柏在《批评论》中曾为“机智”下了一个颇为权威的定义:“所思虽常有,妙笔则空前”(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第一卷第八○六页)。换言之,“机智”正是精思巧想,令人拍案叫绝。从而让人压根就无从想到会是这样,然而转念一想却又顿生感慨,转而叹息,真是难为他如何想得出。于是自然高妙、超绝常想便成了“机智”的代名词。因此,英国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德莱顿便认为“机智是锐利的巧思(Conceit)”(转引自《西洋文学批评史》颜元叔译本)。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精当的概括。当年德莱顿还将这一概念从戏剧理论研究拓展到了对整个社交趣味和上流文人风尚的评论,使之成为一种时尚和文人之间相互识别的文化品格标识。锐利的巧思,风趣的谈吐,适度的夸...
冰清剔透的“第二自然”—— 人化的荷塘妙境 ——读颜元叔散文《荷塘风起》
作者: 曹明海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艺术实践  神会  审美艺术  第二自然  自然形象  荷花  艺术魅力  表现技法  荷叶 
描述:台湾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散文作家颜元叔,在执教的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的艺术实践,“以如刀的笔,刻画着时代的斑斑点点,鞭笞之间,固是怒目金刚,看看流脓淌血,纸背却怀着一颗菩萨心肠。他凭知识良心,去丈量历史,去入世生活,故可在众浊之中见清澈,在嘈杂中,闻清音。”(见台湾出版的散文集《台湾散文十大家》)他的这篇素享盛名的《荷塘风起》,状荷塘风起的静谧美,堪称绝致;抒写“自我的感觉”,时代的忧思,酣畅而缜密;曲现出这位散文大家敏锐而慈善的品格,深沉而清澈的风貌。《荷塘风起》这篇散文所创造的“第二自然”,体现了颜元叔独标一格的审美艺术。疏朗的笔致,丰腴的神彩,醇厚的情味,绰约的风姿,象一枝境界超然的奇葩,富有诱人神往的艺术魅力。它在写法上吸取现代派文学的艺术表现技法,注重主、客观
茶陵派家族文学创作研究之一
作者: 司马周 陈雅娟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文学创作  李氏家族  李祁 
描述:李氏家族的文学创作是以李祁、李东阳、李兆先等为代表,三人在文学创作上都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中作为茶陵派宗主的李东阳的成就最为突出。李祁的文学创作中虽不乏忧患意识,但在审美上追求舂容典雅、清新平和的艺术风格,同时在诗歌创作中寄寓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为李氏家族文学开创了先河。
明代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钱福《明日歌》谈起
作者: 郭皓政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馆阁文化  《明日歌》  吴文化  钱福 
描述:《明日歌》的作者钱福是明代弘治年间状元,是茶陵派领袖李东阳的门生,曾供职于翰林院,但由于未脱"吴中习尚",最终被馆阁拒之门外。研究其人其文,有助于考察明代前期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关系。明初流行的台阁体与吴文化是对立的。至成化、弘治时期,茶陵派对待吴文化的态度是取其清雅而拒其轻俗。钱福以《明日歌》为代表的部分作品代表了吴文化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可视为唐寅之先驱。
明代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钱福《明日歌》谈起
作者: 郭皓政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馆阁文化  《明日歌》  吴文化  钱福 
描述:《明日歌》的作者钱福是明代弘治年间状元,是茶陵派领袖李东阳的门生,曾供职于翰林院,但由于未脱吴中习尚,最终被馆阁拒之门外。研究其人其文,有助于考察明代前期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关系。明初流行的台阁体与吴文化是对立的。至成化、弘治时期,茶陵派对待吴文化的态度是取其清雅而拒其轻俗。钱福以《明日歌》为代表的部分作品代表了吴文化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可视为唐寅之先驱。
明代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作者: 郭皓政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馆阁文化  《明日歌》  吴文化  钱福 
描述:《明日歌》的作者钱福是明代弘治年间状元,是茶陵派领袖李东阳的门生,曾供职于翰林院,但由于未脱“吴中习尚”,最终被馆阁拒之门外。研究其人其文,有助于考察明代前期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关系。明初流行的台阁体与吴文化是对立的。至成化、弘治时期,茶陵派对待吴文化的态度是取其清雅而拒其轻俗。钱福以《明日歌》为代表的部分作品代表了吴文化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可视为唐寅之先驱。 明代从洪武至正德时期,有两大诗坛重镇特别引人注目:一是京师,这里雄踞着馆阁文化的代表——台阁体与茶陵派,长期主导文坛;二是吴中地区,这里先后
茶陵派家族文学创作研究之一:李祁的文学创作
作者: 司马周 陈雅娟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文学创作  李氏家族  李祁 
描述:李氏家族的文学创作是以李祁、李东阳、李兆先等为代表,三人在文学创作上都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中作为茶陵派宗主的李东阳的成就最为突出。李祁的文学创作中虽不乏忧患意识,但在审美上追求春容典雅、清新平和的艺术风格,同时在诗歌创作中寄寓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为李氏家族文学开创了先河。
茶陵派家族文学创作研究之一:李祁的文学创作
作者: 司马周 陈雅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文学创作  李氏家族  李祁 
描述:李氏家族的文学创作是以李祁、李东阳、李兆先等为代表,三人在文学创作上都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中作为茶陵派宗主的李东阳的成就最为突出。李祁的文学创作中虽不乏忧患意识,但在审美上追求舂容典雅、清新平和的艺术风格,同时在诗歌创作中寄寓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为李氏家族文学开创了先河。
茶陵派家族文学创作研究之一——李祁的文学创作
作者: 司马周 陈雅娟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陵派  文学创作  李氏家族  李祁 
描述:茶陵派家族文学创作研究之一——李祁的文学创作
论李东阳辞赋创作
作者: 李秋新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东阳  创作  辞赋 
描述:李东阳辞赋咏物赋形,体物言志;描摹景致,意蕴丰富;抒发情感,真挚朴实。其赋作抒写政治情怀,表达建立功业愿望,反映人生体验与志趣。托物寓情,借景抒情,题材多样。他以这样的创作在努力纠正三杨后期文坛的萎靡之风,引领文学创作回归本位,体现本性。这正是他的辞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