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604)
期刊(6527)
图书(2552)
会议论文(361)
学位论文(229)
专家(51)
图片(38)
视频(21)
纪念场所(3)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名人研究 (19273)
株洲名人 (51)
图片集锦 (38)
影像中心 (21)
纪念场所 (2)
家族亲友 (1)
新闻动态 (1)
按年份分组
2018(6085)
2016(918)
2015(820)
2014(621)
2013(736)
2012(1009)
2011(1145)
2010(1131)
2009(993)
2007(423)
2006(339)
2005(381)
2004(212)
2003(127)
2002(206)
2001(132)
2000(153)
1999(117)
1994(115)
1989(58)
1987(97)
1985(85)
1980(80)
1956(8)
1951(20)
1950(42)
1949(67)
1948(19)
1947(9)
1946(4)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1483)
株洲日报(455)
光明日报(94)
香港文汇报(73)
宁波日报(63)
北京青年报(36)
老年生活报(29)
侨报(26)
新晚报(19)
北京晚报(12)
通辽日报(12)
临汾日报晚报版(12)
农村新报(10)
寿光日报(6)
南鄂晚报(6)
汕头特区晚报(5)
信息日报(5)
大报(4)
黄石日报(4)
红山晚报(4)
都市晨刊(4)
中国新闻出版报(4)
连云港日报(3)
青岛晚报(2)
科技文摘报(2)
劳动报(2)
中华新闻报(1)
环球时报(1)
安徽市场报(1)
音体美报(1)
相关搜索词
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明代唐诗批评史研究之一
作者: 朱易安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时期  批评史  兴象  李东阳  历史时期  李梦阳  唐诗观  诗品  格调派  唐诗学 
描述:明代是唐诗学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格调派唐诗批评则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格调派把体制、声律看成唐诗的最基本素质,认为诗人的性情、诗歌的兴象风神最终可以体现在诗歌的体制声律上。他们努力通过体制、声律去寻求唐诗的兴象风神和诗人的性情,并以此作为评品唐诗的依据。但由于诗人的性情、唐诗的兴象风神不可能全部显现在体制声律上,因此,格调派唐诗观理论在实际运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格调与性情的冲突。格调派唐诗观延续了整个明代,可分为形成、发展和蜕变三个时期,它的理论体系中格调与性情的矛盾也贯穿于始终。本文着重探讨格调派
李梦阳与明代诗坛研究
作者: 刘坡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坛  明代  李梦阳 
描述:本文以整个明代诗坛为坐标系,通过考察、研究李梦阳诗学思想对前辈诗论的继承、改革和对同时代及其后世诗人的影响,确立李梦阳在明代诗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全文除去《导言》和《结语》,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述了李梦阳的生平,并详细考察李梦阳著述各版本在明清两代的刊刻情况及李梦阳的思想心态。李梦阳的著述主要分集部、史部、子部三类,考察其在明清两代刊刻的各版本,集类著述有别集本十三种,选集本二十一种,李梦阳点评本七种;史类著述两种;子类著述五种。同时以表格的形式详录各书目题跋对李梦阳著述的载录情况和国内及域外现存李梦
明代诗歌理论的流变
作者: 芦宇苗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术艺术  诗歌  明代时期  思想文化 
描述:本论文以广泛挖掘有关明代诗歌理论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试图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研读,并运用个案分析与综合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代诗歌理论的流变进行解析,探寻其演进的主要脉络,发掘其内在的逻辑规律,以期对其发展做一系统的梳理。 本文共分八章,按时代先后论述明代诗歌理论的流变: 第一章,论述元末明初的诗论。从杨维桢着手,通过研究杨维桢与铁雅派的诗论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而论及明初受其影响的高启、宋濂、刘基、孙蕡等的诗歌理论,而由于明初文人普遍受到庙堂文化崇儒复雅的影响,从而使各派逐渐融汇。 第
山西东南部地区炎帝传说与文化初探
作者: 高婧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物证性  炎帝传说  密集性  史实性  晋东南 
描述:本文主要围绕晋东南炎帝传说,从民俗文化、当地历史地理环境和民风的角度,对晋东南丰富的炎帝遗迹以及特有的炎帝崇拜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考察,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流传于山西上党地区炎帝下葬传说,结合考古资料,得出了山西东南部上党地区炎帝传说具有密集性和史实性的特点;然后从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个方面,对当地有关炎帝传说的遗迹和风俗活动进行了整理,得出该地炎帝传说具有物证性的特点;另外,从传说保存的完整性角度上讲,与当地特有的历史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种自然和人文环境,至今,在晋东南地区,炎帝传说已经融入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