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栏目导航
  株洲名人   (51)
  当代名人   (12)
  近现代名人   (28)
  古代名人   (11)
  名人研究   (19273)
  古代名人   (4382)
  明代   (1753)
  清代   (262)
  唐代   (60)
  元代   (11)
  近代名人   (7261)
  当代名人   (5544)
  图片集锦   (26)
  当代名人   (0)
  近现代名人   (0)
  古代名人   (4)
  影像中心   (17)
  地方视频   (2)
  访谈讲座   (4)
  人物风采   (11)
  当代名人   (0)
  近现代名人   (0)
  古代名人   (0)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Subject index to Vol. 10, 1991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8-第4期 刊名:海洋学报(英文版) 关键词:方永强 黄良民 shrimp 郭淑华 曾宪章 fouling 吴宝铃 方国洪 孙修 苏纪兰 
描述:ACTA OCEANOLOGICA SINICA——Subject index to Vol. 10, 1991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更加激动人心的时代 苏纪兰院士谈新世纪的海洋开发与利用
作者:苏纪兰  年份期号: 2018-第12期 刊名:科学世界 关键词:新世纪 科学技术 海洋经济 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勘探 技术水平 海洋资源 开发与利用 生物技术 海上运输 
描述:人类认识、开发,利用海洋,追溯起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期的海洋开发活动,受到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主要以近海捕捞、制盐和海上运输等简单、粗放型方式利用资源为主。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勘探、工程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时代近年来,海洋油气、运输、旅游、捕捞和养殖及其他新兴海洋产业等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1995年世界海洋经济的总产值已经达到了8000亿美元,到2000年预计可以达到2万亿美元。
21世纪初我国海洋科学的展望
作者:苏纪兰  年份期号: 2018-第1期 刊名:海洋学研究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 21世纪初 地球系统 海洋科学 人类活动 自然变异 人类可持续发展 展望 响应速率 局域效应 
描述:大气、海洋和陆地对自然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响应速率和规模,具有明显的区别:大气的响应速率快、规模大,全球效应突出;陆地的响应则较缓,且局域效应明显;海洋的响应速率和规模居于大气和陆地之间,但其具体表现则甚为复杂。海洋的板块构造保存了海底地壳的发展历史、而海底沉积物也保存了地球古环境的记录。海洋科学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迅速发展,海洋在地球系统中的关键位置已日益为人们所承认,海洋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2011人与生物圈双月刊汇编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8-第6期 刊名:人与生物圈 关键词:滨海湿地 专家学者 猫儿山 生态旅游 生物圈保护区 院士 世界森林 合作 人与生物圈计划 自然保护区 
描述:2011-1滨海湿地专辑滨海湿地是人类以及其他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的滨海湿地正被工业、海参养殖业等步步蚕食。本期专辑通过实地考察,与国家海洋局苏纪兰院士、中国科学院刘瑞玉院士,以及来自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院辽宁水产学院、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并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环保组织合作,为读者揭示了触目惊心的填海正将滨海湿地推向消亡之路,滨海湿地的消失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是鸟类失去家园,更多的是人类未来的命运。
2009全国海洋宣传日开幕十大海洋事件揭晓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8-第3期 刊名:油气田环境保护 关键词:新中国 开幕式 海洋事件 
描述:7月18日,2009年全国海洋宣传日开幕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事件”和“十大海洋人物”同时揭晓。“十大海洋事件”为:全国海洋综合大调查国家海洋局成立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对外开放中国首征南极建成长城站中国建立南沙海洋环境监测站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多金属结核矿区中国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2006南海国际大救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湾护航“十大海洋人物”为:新中国海洋事业开拓者赫崇本海洋农牧化的实践者曾呈奎国家海洋局第一任局长齐勇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奠基者秦文彩新中国航海家贝汉廷“南海守礁第一人”龚允冲物理海洋学家苏纪兰国际大法官倪征(日奥)“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海上救助斗士潘伟(摘编自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网2009-07-20)2009全国海洋宣传日开幕十大海洋事件揭晓
2005年春初浙江近海的低温特征及其对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影响
作者:朱德弟;陆斗定;王云峰;苏纪兰  年份期号: 2018-第6期 刊名:海洋学报(中文版) 关键词:浙江近海 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 低温特征 
描述:在长江口附近和浙江近海海域,近些年来每年春季几乎都发生大规模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时间通常是在4月底或5月初,但2005年却一直到5月底才发生。本文根据近几年在浙江近海进行的多个春季航次的调查资料和有关站位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海区2005年春初的温度特征及其对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影响,阐明了2005年春季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迟发的主要物理环境原因。结果表明,2005年3月浙江近海水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低,且这种情况在近岸区更为明显;与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春初(4月初)浙江近海水温偏低,2005年和2004年的这种水温差异在近岸和中上层的低盐水里最为明显,而在远岸和下层的高盐水水温差异则相对要小;近岸低盐水最低温度2005年比2004年低约2.6℃;2005年1—3月浙江近海特殊的气象条件(10 a中最低的气温和强劲的偏北大风)和2004/2005年冬季较弱的台湾暖流是形成4月初浙江近海低温特征的主要原因;2004年冬季和2005年春初浙江近水温偏低很可能是2005年春季东海大规模原甲藻赤潮迟发的主要原因。
2002年春季吕宋海峡海流:观测与改进逆模式计算
作者:袁耀初;楼如云;刘勇刚;苏纪兰;王康墡  年份期号: 2018-第3期 刊名:海洋学报 关键词:2002年春季吕宋海峡海流 海流观测 改进逆方法 
描述:基于2002年春季航次在吕宋海峡海域锚碇测流站(20°49′57″N,120°48′12″E)200,500与800m处锚碇测流以及CTD观测,采用改进逆方法对调查海域进行海流计算.(1)主要观测的结果:1)在200m处,观测期间海流平均速度为(47.4cm/s,346°).在500m处,海流观测期间平均速度为(20.3cm/s,350°).这些都表明黑潮在吕宋海峡锚碇测流站200和500m处向西北方向入侵南海.2)在800m处,海流观测期间平均速度为(1.2cm/s,35°),它的方向为东北向.比较每层实测流结果,表明800m层海流状况与200和500m层流况不同.3)在观测期间,200,500和800m处,日平均流速在4月皆比3月时要强.4)在调查海区西部的中间区域存在一个高密、冷水中心(HDCW),其中心位置位于断面A的水文站3附近.5)在调查海区东南区域存在一个低密、暖水(LDWW)中心,其中心位置位于断面B的水文站8附近.(2)主要计算结果:1)通过断面B的偏北方向与偏南方向的流量分别为32.48×10^6m^3/s(包括反气旋涡的流量)与3.34×^6m^3/s.因此通过断面B的净北向流量为29.14×^6m^3/s.2)通过断面A的东向与西向的流量分别为16.71×^6m^3/s与8.57×^6m^3/s(包括气旋涡的流量).因此,通过断面A的净东向流量为8.14×^6m^3/s.3)通过断面M北向的净流量为24.68×^6m^3/s.4)黑潮通过断面M后分为主流和一个支流,其主流,流量为16.54×^6m^3/s,流向断面C的东部分.主流通过断面C的东部分后,最后流向台湾以东海域.而其一个分支,净流量为8.14×^6m^3/s,在一个高密、冷水中心(HDCW)的区域以东作气旋式弯曲,然后向西北方向通过断面C的西部.因此,黑潮在断面C有两个流核.5)比较计算得到的在锚碇测流站M附近流方向与在200与500m处观测流方向为西北向,它们甚为一致.6)在断面B西侧位于550m以深水层南海水可能缓慢地从西北流向东南,通过断面B的南向流量大约为3.34×^6m^3/s.
2000年夏季南海环流的改进逆方法计算
作者:袁耀初;刘勇刚;楼如云;苏纪兰;王康墡  年份期号: 2018-第1期 刊名:海洋学报 关键词:多涡结构 南海环流的季节特性 改进逆方法 夏季南海环流 
描述:基于2000年8月航次在南海调查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并结合TOPEX/ERS分析的SSH分布,获得以下的主要结果:(1)南海中部和西南部环流系统主要受反气旋环流所支配.主要有越南东南反气旋涡W1,其水平尺度约为300km,垂向深度可达1000m以深,流速很强,其最大流速为79cm/s左右,还有暖涡W2以及吕宋岛西南反气旋涡环流系统W3.其次,在反气旋涡W1与W2之间还存在气旋式涡C1.其水平尺度比暖涡W1小得多,流速也较强.两涡W1与C1之间存在一支南向流,它们组成一个准偶极子.(2)在暖涡W1的西侧存在西边界流,即北向射流,其流速很强,约在12°N流向转向东北.(3)南海北部环流系统主要受气旋环流所支配.在断面N2附近及以北存在一个气旋式环流系统.其次,在海南岛东南存在一个尺度不大的反气旋环流系统.(4)南海东南部环流系统主要受气旋环流所支配.主要有在巴拉望岛以西存在尺度较大的气旋环流系统,以及暖涡W1东南存在一个气旋环流系统.其次,在加里曼丹岛西北还存在范围不大的反气旋环流.(5)比较1998年夏季航次与2000年夏季航次时计算结果,虽然它们在定量上有些变化与差别,但在定性上它们的环流结构有十分相似之处...
1999年以来我国对黑潮及琉球海流的研究
作者:袁耀初;苏纪兰  年份期号: 2018-第22期 刊名:科学通报 关键词:琉球海流 中国 1995年 黑潮 海洋动力学 
描述:1999年以来我国对黑潮及琉球海流的研究
1998年夏季南海环流
作者:刘勇刚;袁耀初;苏纪兰;姜景忠  年份期号: 2018-第12期 刊名:科学通报 关键词:多涡结构 改进逆方法 数值计算 南海环流 夏季 
描述:基于1998年夏季的温盐深(CTD)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计算了南海海流的流速和流量,并结合声学 Doppler测流(ADCP)资料分析了南海环流特征.结果如下:(1)南海东北部环流最重要的特征是黑潮有一个分支入侵南海,但流量不大.该分支作反气旋式弯曲通过巴士海峡流向台湾以南海域,而没有入侵南海内部;(2)南海北部海区主要受气旋式环流系统所支配,并伴随有两个冷涡;(3)南海中部、西南部海区主要受反气旋式环流系统所支配,主要包括3个反气旋环流系统和1个较强的气旋式涡;(4)南海东南部海区主要存在一个范围较大的自西南至东北伸展的气旋式环流系统;(5)南海环流存在多涡现象,且较大尺度涡里含有几个小涡;(6)南海海流和涡旋存在西向强化现象.
首页 上页 1 2 3 ... 16 17 18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