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栏目导航
  株洲名人   (51)
  当代名人   (12)
  近现代名人   (28)
  古代名人   (11)
  名人研究   (19273)
  古代名人   (4382)
  明代   (1753)
  清代   (262)
  唐代   (60)
  元代   (11)
  近代名人   (7261)
  当代名人   (5544)
  图片集锦   (26)
  当代名人   (0)
  近现代名人   (0)
  古代名人   (4)
  影像中心   (17)
  地方视频   (2)
  访谈讲座   (4)
  人物风采   (11)
  当代名人   (0)
  近现代名人   (0)
  古代名人   (0)
顾清与茶陵诗派
作者:朱丽霞  召开年:2011 会议名称: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顾清 诗歌创作 明代文学 茶陵诗派 
描述:中国古典文学史研究中,对于明代文学的发展,向来重视明中、后期波澜起伏、云蒸霞蔚的文学景观,而对于活跃于明初、中期的许多文学现象则关注不足。即使有所关注,亦往往限于台阁体与茶陵派。而对于茶陵派的研究,亦普遍认为,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派”承袭了“台阁体”诗风,雍容华贵,缺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回归文学,细读文学文本,可以发现,事实并非全然如此。充满贵族气息固然是茶陵派的主流风格,但作为国家大臣,他们并未藐视民瘼,关注现实仍是茶陵诗的重要主题。林家骊教授即认为,仅仅以李东阳的个案研究代
诗“贵情思”——明代主流诗学论诗的音乐性
作者:陈文新  召开年:2002 会议名称: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
描述:李东阳是明代主流诗学的早期代表。他在《麓堂诗话》中说:“诗有三义,赋止居一,而比兴居其二。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此诗之所以贵情思而轻事实也。”这里应该郑重指出,“情思”包含了“情感”,但其含义又非“情感”二字所能取代,因为,
试论李东阳的文学传播意识
作者:薛泉  召开年:2008 会议名称: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描述:《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穆叔语:"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言"就流露出一定的文章传播意识。曹丕《典论·论文》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此处所谓文章,尽管涵盖不少非文学因素,但不妨碍文学作品
试论李东阳
作者:韦庆远  召开年:2004
描述:一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生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死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他祖籍湖南长沙府茶陵县,故此,常有称他为李茶陵或李长沙的。李东阳享寿69岁,但他一生经历过明代中叶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五帝六朝的时光(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先使用正统
论竟陵派的文学主张
作者:邬国平  召开年:1995 会议名称: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七辑)
描述:明代的文学批评自李东阳以后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的迹象是,文学派别趋向简化,而派别的规模及其产生的影响反而得到扩大;各派之间的对峙和争执的激烈程度均为前所未有,然而在暗中又产生了一股逐渐融合的潜流。在竞陵派以前,活跃在文坛上的派别主要有:茶陵派、前七子、唐宋派、后七子和公安派,其中以前、后七子(同属一派)和公安派的影响为最大,他们之间在文学理
论林鸿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兼论文学史研究中对前人学术评价的态度
作者:左东岭  召开年:2009 会议名称: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林鸿 诗歌创作 诗学观念 学术评价 
描述:关于林鸿的诗学地位,自明代以来争议很大。他本人尚在世时,倪桓言其类大历十才子,而刘嵩则赞其为“开元之盛风”,看法已颇有出入。至李东阳便有了负面评价:“林子羽《鸣盛集》专学唐,袁凯《在野集》专学杜,盖皆极力摹拟,不但字面句法,并其题目亦效之,开卷骤视,宛若旧本。
论李东阳诗歌的情感取向
作者:司马周  召开年:2004 会议名称: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情感取向 诗歌 李东阳 明代 
描述:作为茶陵派宗主的李东阳,虽没有予以自我标榜,但他文学创作成就颇高,凭借显著的创作特色令派中成员折服,获得了大家的公认。在诗歌方面,无论是理论批评还是创作实践,他都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既继承了前代的诗学风格,又启迪了后代的诗派理论,无论是对前面诗坛的纠偏,还是对当时以及后代诗风的树立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具体而言,李东阳诗歌的情感取向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闲适平和中的郁郁之气。二、逸情怡乐中的悯世情怀。三、日常情感中的真切自然。四、委曲求全中的苦闷心态。
论李东阳诗学体系
作者:李庆立  召开年:2011 会议名称: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怀麓堂诗话 诗学体系 李东阳 
描述:以诗文辨体为旗帜,以诗歌音律为主线,以诗歌真情为旨归,就是李东阳诗学体系的三条纲。其《怀麓堂诗话》及其它著述中有关诗论的文字大都为这三条纲所统摄,按照一定的内在的逻辑互相连接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其诗学体系的构建,乃是为了指导明代中期的诗歌创作,左右诗歌的发展方向。为此,李东阳反思了明朝建立百馀年间,程、朱理学束缚、台阁体后学泛滥的诗歌发展状况;上溯诗歌与乐合一的原始形态,广泛品味,比较唐、宋、元的诗歌创作;对《尚书》、《论语》、《孟子》、《荀子》尤其是《礼记·乐记》、《毛诗序》等儒家早期经典中的诗乐理论和南
李梦阳及前七子派对谢灵运的接受
作者:王芳  召开年:2006
描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派倡导的文学复古运动兴起于明弘治、正德时期。此一时期明代社会、文化发生急剧变化,宦官专权,吏治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思想文化方面,程、朱理学的束缚,八股取士的桎梏,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文学界正在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在李东阳的诗论中已有所反映,但由于台阁体积习太深,他并未能扭转一代文风。到弘治后期李梦阳、何景明的崛起,这一局面才显著改观。《明史·文苑传
李东阳诗学旨义探析——明代成化、弘治之际文学指向转换的一个侧面
作者:郑利华  召开年:2006 会议名称:2006年中国诗学研讨会 关键词:明代成化 古代文学 明代诗学 弘治文坛 
描述:本文对明代成化、弘治之际文学指向的转换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明代至成化、弘治之际,文学领域可以说处于一种新旧现象并存或交替的特殊时期,历史既依循其自身的惯性,顺延着其原有的存在方式,继续它的行程并发挥相应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现象也在与传统势力的交织甚或对抗中孕育成熟,不同程度地改变着原有的传统风尚,呈现出有别于明代前期态势的一种文学走向。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