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
按栏目分组
名人研究 (5)
按年份分组
2018(2)
2017(1)
2011(1)
2001(1)
按来源分组
南都学坛(1)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1)
阅江学刊(1)
科学中国人(1)
中国科学基金(1)
相关搜索词
中国海陆架环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作者: 王辉  来源:中国科学基金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输运过程  陆架环流  海洋科学  动力机制 
描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中国海陆架环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由青岛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已取得丰硕成果,1996年8月,顺利通过了以苏纪兰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验收。 海洋环流是海洋科学最基础性的课题之一,是物理海洋学研究的核心。随着海洋环境问题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兴起,伴随长期输运过程的陆架环流已成为近海物理海洋学、特别是浅海环境流体动力学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当前研究的焦点。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作者: 王辉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政道  物理系  物理学  原子物理  极化电子源  天体物理  诺贝尔奖  基础科学  清华大学  获得者 
描述:尚仁成,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3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先后在清华大学核能院、工程物理系、物理系工作。1991年任教授,1994年定为博士生导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核能院半导体器件与探测器研究室主任,物理系核物理教研室主任,物理系副系主任,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领导小组组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杜甫在他的《曲江二首》(其一)里写下“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诗句。一千二百多年后,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取原诗之意来鞭策自己并激励后辈。 如今,年近七旬的清华大学老教授尚仁成,退职不退休,毕其一生之力投身于物理学的研究与学科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名句。 科学观:从热爱、相信到研究 尚仁成曾自信地说过,他这一生都是相信科学的。 在他七八岁时,母亲常到庙里去拜佛或听讲经。尚仁成觉得好玩,也跟着去过几次。有一次他看见佛堂前面高悬着一斗米,是用皮纸叠成的一个挂钩吊起来的。纸勾上端挂在一根横拉着的细铁丝上,下端勾着米斗上的铁丝,纸勾上下都半张开着,但却能把这一斗米稳稳地吊起来,不再继续张开。庙里的主持人说,这是看不见的北斗仙人下凡,在将米斗托着,所以不会掉下来。一大群人在佛堂虔诚地叩拜,也包括尚仁成的母亲。 尚仁成却不信,回到家里便与母亲争论。为了说服母亲,他找来了细铁丝和家里装米的木升,盛了一升米,摹仿庙里的做法,也用纸勾将这一升米吊了起来。原来,细铁丝只能给纸勾向上和向下的拉力,几乎不能给纸勾以力矩,所以不会将半张开的纸勾拉开。 从小爱动脑筋的尚仁成,经常做一些物理小实验,也总喜欢运用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上高中时,学校坐落在离河边几十米的地方,但比河面高20来米。食堂做饭及其他生活用水都要靠大家轮流到河边去挑水。每天要很多人挑水,既费时间又累人。那时还不可能买电动水泵。尚仁成便和一位同学一起向学校提了个建议:利用河水水流推动水轮,从水轮转轴延长轴上辐射状地伸出几根支架,每根支架上装一个小转轮。围绕着转轮的是一圈固定的木槽。一根长像皮管一头伸到水中,然后镶嵌到木槽与转轮之间,另一头伸到高处作为出水口。水轮带动转轮,转轮依次挤压橡胶管将管中的水压上高坡。 建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学校木工师傅的帮助下,水轮和转轮和木槽都做好了。他们将这些东西安装到河边。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水轮的动力只能将河水压到离河面10米高的平台上,不能直接泵到学校。这项工作虽然未达到预定的目标,还是让尚仁成尝到了科学的美味。 从此,尚仁成对科学更加热爱、更加深信不疑。高中毕业后,他大胆地填报了当时非常热门而神秘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从此踏入了物理科学的殿堂,先后从事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及天体物理的研究。 清华理科复兴的见证者 尚仁成见证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复建及其发展。早在1926年清华大学就始建了物理系并取得过辉煌的成绩。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科大学,物理系也调整到其他学校去了。 1978年以后,全国科技教育界开始全面复苏,而作为文革重灾区的清华大学,却多少显得有点步履蹒跚了。许多校友也抱怨清华在学术上仍十分沉闷,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及学术期刊上也很难听到清华的声音。当时还只是一名普通教师的尚仁成,却也为清华的现状感到十分着急,并在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在清华必须要发展理科,要走理工合校之路才能活跃清华的学术氛围。1979年冬,就在尚仁成前往加拿大留学前夕,他专门找到了当时主持学校工作的何东昌家里,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何东昌的赞同。出国留学后,看到国外较著名的大学都是综合性很强的学校,尚仁成的想法有了进一步强化,并在心底里承诺,回清华后一定要促进清华发展理科。 1982年夏秋之交,在尚仁成等众人的努力下,清华大学终于决定复建物理系。开始时将物理系分为两个部。原基础物理教研组为物理系一部,原工程物理系的核物理、固体物理和理论物理三个专业抽出来组成物理系二部。尚仁成是二部领导小组成员及总支委员。 此后清华大学物理系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创业与整合,直到90年代以后才开始进入迅速发展和向全国乃至世界一流迈进的历程。期间,尚仁成既是清华大学理学复兴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为了给物理学培养优秀的拔尖人才,尚仁成等人又在清华大学建立和领导了以培养拔尖的基础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尚仁成担任了五年该项目领导小组组长。该项目培养的一批优秀学生已在国内外崭露头角,产生了相当的影响。2003年尚仁成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2005年以他为首的该教改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尚仁成等人的力促下,清华大学于1998年开始筹建天体物理学科,并于2000年聘请李惕碚院士主持该学科。引入李惕碚院士的过程可谓曲折,经过尚仁成等的各方奔走与疏通,才最终成功。此外,改建天文台、购置天文望远镜等各项工作,都是尚仁成参与和领导的。2001年清华大学成立天体物理中心,他一直担任中常务副主任,与李惕碚院士一起,为中心的发展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如今中心正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等单位一起,从事X射线天文卫星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研究。中心还致力于天体磁流体力学、伽玛射线暴、星系团及中子星、黑洞等致密天体前沿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中心建立了一个天体物理数据分析中心,还建立了两台用于科研和普及天文教育的天文望远镜。 科研路:三分欣慰、七分遗憾 <
明代的拟古乐府创作及其褒贬之争
作者: 王辉斌  来源:阅江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拟古诗派  求新求变  力去陈俗  明代乐府  拟古乐府 
描述:受元末文学复古思潮与明代复古诗派等多面影响而催生的"拟古乐府派",以及其大量的拟古乐府创作,成为了唐后乐府诗史上的一座高标。其中,以李东阳101首《拟古乐府》最具代表性。"拟古乐府派"以拟古乐府为旨归,主张"力去陈俗",于乐府诗的创作中求变求新,并为"咏史乐府"开创了一条新的路途。但由于这一诗人群体的拟古乐府存在着"太涉议论"等弊端,因而也使其艺术质量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影响。艺术性逊色于思想性,即为明代拟古乐府的历史真实。
历代孟王优劣论简评
作者: 王辉斌 王莉娟  来源: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孟浩然  简评  优劣论 
描述:苏轼是唐诗批评史上“孟王优劣论”的始作俑者,他以“才学”说评论孟诗,影响既大,所受批评亦众。明代的“孟王优劣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以钟惺为代表的“孟不及王”说,其二为以李东阳为代表的“王不及孟”说。前者遭到了明清两朝诸多诗论家的质疑与辨驳,后者则为闻一多所支持。潘德舆是清代推崇孟浩然其人其诗的代表。
李东阳拟古乐府综论——以其创作实况、理论认识及后人批评为重点
作者: 王辉斌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因人命题  拟古乐府  李东阳  缘事立义 
描述:李东阳是明代创作拟古乐府的代表诗人,其《拟古乐府》为乐府诗史上第一组大型连章体咏史之作,在明、清两朝影响深远。"因人命题,缘事立义","长短丰约,唯其所止","内取达意,外求合律",为李东阳拟古乐府理论的核心所在。时人与后人对李东阳《拟古乐府》的批评,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太涉议论";二为"不取古题"与"不咏时事"。后者的批评,违背了李东阳的创作宗旨与《拟古乐府》的咏史特性,因而乃不可取。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