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谭震林:军功卓著却主动让“衔”的英豪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党史天地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繁昌保卫战  反“围剿”  革命思想  革命根据地  小学教员  革命生涯  革命初期  工农运动  文化知识  红军游击队 
描述:从湖南攸县城关书店的装订工,到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参与指挥反击国民党反动派一、二、三次“围剿”,保卫和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坚持闽西南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中,指挥新四军取得对日“繁昌大捷”,打开苏南东路抗战局面。解放战争中,与粟裕指挥苏中七战七捷,挫败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谭震林“担当”启示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片段  对话栏  承担责任  犯错误  下级  领导干部  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  将军  推卸责任 
描述:谭震林子女在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的“缅怀革命先辈”对话栏目时,讲述了老将军光辉一生中的一些片段。在这些片段中,他不推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尤令笔者感慨。 老将军从不推卸责任,有了功劳都是党和人民的,有了错误都是自己的,即使他下级犯的错误,因为他是主管,也主动去承担责任,老将军的下属总是很欣慰当他的下级“很安全”。 诚然,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在错误面前总能勇于站出来担当却着实不易。反顾当今,我们有不少领导干部把权力和荣誉当“篮球”,争先恐后,求之不得;却把任务和困难当“足球”,一马当先,踢之后快。
谭震林当了回“出气筒”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幸福(悦读)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具体问题  卫生部  领导  经验教训  困难  下级  淮海战役  批评  兵团  变出 
描述: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后人留下了典范。他曾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 淮海战役的一个战斗间隙,谭震林提议召开了一次兵团前委扩大会议——谭震林任政委的东线兵团,经过艰苦奋战,即将改编。“有什么经验教训,有什么意见问题,都不应该带走,最好都留下来。”谭震林在会上这样说。这时,兵团的卫生部长李蓝炎给兵团的主要领导提意见,他历数兵团南下淮海以来,战场频繁转移,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的重重困难。
谭震林谈批评与自我批评:揽得起来 听得进去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南山区  军部  新四军  日军  杜鹃  谭震林  皖南  情缘 
描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曾经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进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 解放战争的昌维战役中,华野东线兵团为配合作战,政治机关起草了政治工作指示和瓦解敌军的电报。电报提出了对敌方人员的宽大政策:该地区的国民党党政军各类人员一律“既往不咎”、立功可以受奖等。这一政策被广泛宣传,上级领导机关得知消息后,发来了措词严厉的批评电报,明确指出:“既往不咎”的宣传违反了我党我军一贯执行的“首恶者必办”的政策,最终将是一种欺骗!兵团政治部接到电报之后顿时紧张起来,认为这次处分轻不了。
有感于谭震林回乡蹲点绝不搞“特殊接待”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食堂  服务工作  宿舍  领导干部  蹲点  人员安排  工作组  招待所  特殊化  县委 
描述:1957年谭震林亲率工作组,到攸县上云桥乡蹲点,当他到县城以后,县委决定将他和随行人员安排在新盖的县委招待所里,另开“小灶”,指派专人做服务工作。谭老知道后,坚决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回家乡蹲点不是“衣锦还乡”,绝不能搞特殊接待。次日早饭后,他就率领全班人马,搬进县委大院,住进普通宿舍,在机关大食堂吃饭。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密切联系群众,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风范,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干部要确立“公仆”心态。
第十一回 影响深远 大论战席卷全国 实事求是 谭震林“为难”《红旗》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今古传奇·纪实版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和  父亲  硬汉子  将帅  专访  女儿  谭震林  北京 
描述:黑龙江爆发“红与黑”之争 197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邢贲思的又一篇重要文章《哲学的启蒙和启蒙的哲学》,对“真理标准”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 就在这天下午,邓小平找胡耀邦进行了一次重要谈话。 邓小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人所以出来争论,其根源就是“两个凡是”。《理论动态》的班底很不错。这些同志很读了一些书,不要搞散了,这是一个好班子。 邓小平的这一谈话,明确地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所以,邓小平在“真理标准”问题论战的关键时刻,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审定者胡耀邦以及中共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以有力的支持。 也就在这一天,新华社的《内部参考》所载孙铭惠的报道,引起了胡耀邦的关注。 孙铭惠是新华社驻黑龙江记者,他报道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黑龙江省曾在批判极“左”思潮中一马当先。这一回,中共黑龙江省委及时注意到“真理标准讨论”。 黑龙江省为什么会讨论起“真理标准”问题呢?事情是从“文革”前17年的中共黑龙江省委是“黑省委”还是“红省委”引发的。
耿飚 究竟有多心细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党史天地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聚奎  红三军  鲜明特色  战友情  师长 
描述:1939年的一天,耿飚去看望萧劲光,发现他在石头上磨刮脸刀片,几块“可怜”的刀片早已被磨得连钢口都没了,萧劲光还是舍不得扔。钳工出身的耿飚三下五除二就给萧劲光用铁皮做了个夹子,磨起来方便多了。十几年后,耿飚出任大使,在国外碰到了电动剃须刀,自掏腰包买了一个送给了萧劲光。后来,萧劲光感慨道:“这个老耿,心是真细啊!” 耿飚的心细不只体现在小事上。
“批林批孔”中周恩来对耿飚的秘密交代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党史天地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副司令员  敢说真话  利列  查尔查尼  中阿  耿飚  社会主义国家  巴卢库  谢胡  修权 
描述:“文革”期间,“四人帮”视周恩来为他们篡党夺权难以逾越的障碍,以致发展到不择手段,竟然在外事场合于外国朋友面前当众影射攻击。各地“文革”中的造反派闻风而动,重新拉起山头,纷纷起来揪斗当地“复辟势力”的代表人物,并借机把矛头直接指向周恩来。 在周恩来侄子周尔鎏的回忆录中,十年“文革”,周恩来一直是被动接受。
罗瑞卿、耿飚和蔡文治:相逢一笑泯恩仇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党史天地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话  称赞  解放军  大使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  国防部长 
描述:1946年,罗瑞卿和蔡文治在谈判桌上面对面地较量。到了1950年代,在隐蔽斗争战线上,他们又进行了较量,但已不是面对面了。1980年6月,耿飚赴美访问,蔡文治夫妇诚邀耿飚夫妇到他们家做客,二人握手言欢。10月,蔡文治夫妇应邀访华,此时罗瑞卿若仍健在,同蔡文治也是会相逢一笑泯恩仇的。 罗瑞卿,四川南充人,1906年出生;蔡文治,湖北黄冈人,1911年出生。
耿飚之女:近平弟弟眼里揉不得沙子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新传奇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话  称赞  解放军  大使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  国防部长 
描述:近平弟弟眼里揉不得沙子 谈起习近平,耿飚之女耿莹回忆道:2000年,我父亲去世,近平当时是福建省省长,他就像家里人一样,跟我们一起捡骨灰。父亲去世以后,近平一直跟着我们,从捡骨灰到遗体的安葬,一路都陪同着。 我对这个小弟弟的感情,应该说,跟对我亲生弟弟的感情是一样的。首先,他人品正,绝对没有邪的、歪的念头。
上页 1 2 ... 7 8 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