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604)
期刊(6527)
图书(2552)
会议论文(361)
学位论文(229)
专家(51)
图片(38)
视频(21)
纪念场所(3)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名人研究 (19273)
株洲名人 (51)
图片集锦 (38)
影像中心 (21)
纪念场所 (2)
家族亲友 (1)
新闻动态 (1)
按年份分组
2018(6085)
2016(918)
2015(820)
2014(621)
2013(736)
2012(1009)
2011(1145)
2010(1131)
2009(993)
2007(423)
2006(339)
2005(381)
2004(212)
2003(127)
2002(206)
2001(132)
2000(153)
1999(117)
1994(115)
1989(58)
1987(97)
1985(85)
1980(80)
1956(8)
1951(20)
1950(42)
1949(67)
1948(19)
1947(9)
1946(4)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1483)
株洲日报(455)
光明日报(94)
香港文汇报(73)
宁波日报(63)
北京青年报(36)
老年生活报(29)
侨报(26)
新晚报(19)
北京晚报(12)
通辽日报(12)
临汾日报晚报版(12)
农村新报(10)
寿光日报(6)
南鄂晚报(6)
汕头特区晚报(5)
信息日报(5)
大报(4)
黄石日报(4)
红山晚报(4)
都市晨刊(4)
中国新闻出版报(4)
连云港日报(3)
青岛晚报(2)
科技文摘报(2)
劳动报(2)
中华新闻报(1)
环球时报(1)
安徽市场报(1)
音体美报(1)
相关搜索词
淮海战役中宋时轮的“惊险一幕”
作者: 姚冰阳  来源: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宿营地  敌军  汽车  1948年  淮海战役  警卫员  宋时轮  司令部 
描述:宋时轮是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他有一个习惯,在战斗打响前总爱到最前沿侦察敌情,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 1948年11月7日,淮海战役期间,宋时轮和政委刘培善带着警卫员,乘坐一辆吉普车,趁着夜色,先丁大部队向南开去,一直开到运河北岸。当他们正研究地形时,忽然一群国民党兵蜂拥而至,并用枪口对着车上的人说“缴枪不杀”。
历任国共两党兵团司令的陈明仁
作者:暂无 来源:读书文摘(上半月)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将  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  陆军  1949年  陈明仁  东北民主联军 
描述:历任国共两党兵团司令的陈明仁
李立三夫人李莎生前回忆“朋友圈”
作者: 周海滨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立  朋友圈  萨拉托夫  世纪老人  印刷技术  唏嘘不已  贵族家庭  基什  孙维世  苏联人 
描述:2015年5月12日,李立三夫人李莎告别了她漫长的一生,享年101岁。这位经历过苏联十月革命、"肃反"时期和中国"文革"的世纪老人,传奇而曲折的人生让人唏嘘不已。李莎原名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1914年3月20日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的一个贵族家庭。1931年在莫斯科印刷技术学校毕业后,赴苏
立此存照:与李立三有关的几件大事
作者: 李思慎;刘之昆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中央  中共中央  共产党员  上海  左联  中国革命  刘伯承  鲁迅  幼稚园  李立三 
描述:李立三与"左联"李立三在主持党中央工作期间,曾主动关心并过问过"左联"的工作。"左联"的诞生是六大以后党中央正式出面领导文化运动的开始。在这以前,历届党中央都没有过问过文艺工作。作为党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的李立三为组织"左联"做了大量工作。早在20年代初,中国文坛就出现了主要由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或共产党员文艺工作者
立此存照:与李立三有关的几件大事
作者: 李思慎  来源:读书文摘(上半月)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1921年  中国留学生  勤工俭学  安源路矿  “立三路线”  人生  荣辱  李立三 
描述:立此存照:与李立三有关的几件大事
谭延闿跋《中山遗墨》
作者: 黎泽济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印  书信  信笺  书法家  诸城市  真迹  颜真卿  书法艺术  刘墉  欣赏价值 
描述:谭延闿跋《中山遗墨》
湖南人的性格
作者:暂无 来源:读书文摘(上半月)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中全会  中央政治局委员  彭德怀  平江  省军区  司令员  国防部  省委书记 
描述:刘健安 敢说“不”的湖南人 湖南人喜欢逆向思维。湖南土话形容某人想法奇特时,往往这么说:“这个人另外一条筋。”比如有这么一句俗话,一般人都是这么讲:“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而湖南人却会这么讲:“皇帝当然轮流做,为什么明年不到我家?!”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天灾人祸,人民生活遇到了很大困难。但谁也不敢议论决策失误者,噤若寒蝉,又是湖南人彭德怀站出来说“不”。洋洋万言书直谏毛泽东。传说毛泽东时代惟有三个半人不怕毛泽东,而这三个半人:彭德怀、陈赓、王震、谭余保,全部是湖南人。 不抱团的湖南人 我看见好些写湖南人的书,都认为湖南人重乡情.好抱团结伙,其实不然。实际上,湖湘精英行事多“崇独”而不“崇群”,往往喜欢单枪匹马闯天下。广受近代湖湘精英崇拜的王船山老先生就明确力主“独”而不赞成“众”,主张个人修德励行、丹心壮节,反对互相唱和,反对哄然而起。 诚然.很多湖南人也许都能在一定的团体中担任相当重要的职务,但是,如果你能过细研究这些人的成才之路,你就可以惊讶地发现,每一个湖南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才方式,几乎都是走的自我奋斗的路。 湖南人的不抱团结伙,也许只有湖南人才能感觉到。湖南人与湖南人打交道,仿佛中间有堵隐形的墙。因此,中国当代历史上的重头戏,几乎都是湖南人与湖南人对着唱。“美不美山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这句话对湖南人不大灵。 既性急又要吃热豆腐的湖南人 俗话说.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可湖南人偏偏性急还要吃热豆腐。同湖南人混熟之后,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湖南人大多性子急躁,说话频率很快.哒哒哒哒,像放机关枪一样。而且湖南人喜欢吃很滚烫的东西。过去湘南一带流行吃“滚茶”,一只铜壶架在火塘上,水开得咕嘟咕嘟响,几个人围着火塘,就着一碟辣萝卜条或酸菜之类的东西,一边喝着滚烫的开水,一边闲聊。后来有医学家们调查,湘南人因为好喝过烫的茶汤,所以患口腔癌、唇癌的较多。 毛泽东可谓是这种性格的代表者之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他性急心理的自我表白。 当然,性急也好,急功近利也好,毛躁也好,并非就都是负面之物,或许这正是湖南人又一可爱之处。因为这些都意味着是“身体力行”中产生的问题.只能说明湖南人是讲究实践,讲究“口动不如手动”的。马克思不是早就在《共产党宣言》里讲过:“一步行动,胜过十打纲领”吗? “冒洒起”任何人的湖南人 湖南人有句口头禅:“冒洒起!”这是一句方言的译音,意思是,什么事都可以不在话下.什么人也可以不放在眼里。比如,某个湖南人想做件难度很大的事,好心人劝他别做,说某某可能出来干预.而他却偏偏天不怕地不怕,仍然我行我素,那么他对劝他的人要说的话,肯定就是这三个字:“冒洒起!”因此,一般人又将“冒洒起”理解成为“自大”和“狂妄”的代名词。 湖南人自大狂妄吗?如果你看到湖南人讲“冒洒起”那话的神态后,你会认为湖南人太自大、太狂妄了。一般人讲这话的表情往往是斜着眼看人,嘴角往上一翘一撇,头一甩:“冒洒起!” 是的.自大和狂妄与好管大事,都是湖南人的传统“菜”。 好剁熟客的湖南人 一天,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姐姐忽然打来电话,问我要不要吃“香米”。“香米”是湖南稻米中的稀有珍品。一锅普通米饭中放上一小撮香米,满锅都流溢沁人心脾的香味。这种米产在湘南地区深山老林中的江永县的冷浸田里.产量也很少,旧时代是专供皇帝老子吃的。有这么好的东西,我赶紧去了,哪知姐姐拿出来的“香米”,却令我大倒胃口,陈年老米不说,还有米虫和飞蛾。我说不要了,姐姐央我带点去,别浪费。我没好气地说,你从哪弄来的霉米虫米,不浪费又怎么办?姐姐沮丧地说,这是托朋友买的,人家送上门来了,你还好意思让人家再带回去?我哭笑不得,好面子的姐姐又吃了一次哑巴亏。 在湖南人中流行的一句话:剁熟客。湖南人不善经商,只好从熟人身上榨油.熟人吃了熟人的亏,还要顾及自己的面子和人家的面子,只好被剁一次算了。可是,这个地方被剁,另一个地方也难免被剁,于是,买东西吃东西,再不敢去熟人那里了。 我举的是生活中的小例子,如果深化解释,话题就敏感了,不过,我想湖南人大概都能意会。老乡共事,尤其是官场上最好保持一点距离感。 风流不下流的湖南人 四川有个郭沫若因为娶了一个日本姑娘做妻子,被人骂作“流氓加才子”。而湖南人蔡锷虽然曾整日与妓女小凤仙泡在一块儿,却被认为这是足以称道的革命风流史,还搬上银幕,就是电影《知音》。 现代湖南风流人物很多.尤以现代中国文坛的几位著名人物为代表。如有中国话剧皇帝之称的金山,风流倜傥的周扬,稳坐中国现代文坛女性首席位子的丁玲等等。他们的生活罗曼史都很丰富,但又有谁被安上“流氓加才子”的呢?当然,我还能举许多例子。不过,我相信接触过湖南人的人都会有所认同的,不再举例也罢。 (选自《湖南人的精神》/刘健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