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谭震林镇定应对“瑞金事件”
作者: 刘勉钰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事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  国民革命军  最高领导人  瑞金  谭震林  谈判协议 
描述: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谈判协议,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由北伐名将叶挺任军长.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最高领导人项英任副军长。但新四军成立不到一个月,国民党江西瑞金当局就挑起了一起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事端,史称“瑞金事件”。由于谭震林沉着应对,没有让事态扩大,经过多方努力.事端终于得到解决。
谭震林乐当下级的出气筒
作者: 刘义志  来源:演讲与口才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事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  国民革命军  最高领导人  瑞金  谭震林  谈判协议 
描述:谭震林乐当下级的出气筒
谭震林皖南射日
作者: 胡居成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发动群众  青弋江  新四军  毛泽东  日军  支队  皖南  国民党军 
描述:被毛泽东称为"南方三杰"之一的谭震林,在抗日战争中,先后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师、第二师等部,转战长江南北,对皖南、苏南、淮南等地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初期,谭震林坚决反对以王明为代表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
谭震林同志与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
作者: 常文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武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部队  新四军  敌后游击战争  常熟  抗日斗争  武装力量  军队  抗日游击战 
描述:1938年6月,新四军江南部队在陈毅率领下,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根据地。1939年春夏间,陈毅组织东进纵队进入无锡、苏州、常熟、太仓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以苏州县(今吴县及常熟县的一部分)、常熟县(今常熟县北部地区及沙洲县的东部)、太仓县为中心的游击区。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1940年4月中旬,中共中央东南局派谭震林(化名林俊)率领一批干部来到常熟,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谭震林从到达常熟至1941年夏天因日伪“清乡”而撤出为止的一年多时间里,宣传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展抗日武装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培养了一大批
将帅婚恋录 谭震林的两次战地姻缘
作者:暂无 来源:文化娱乐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武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部队  新四军  敌后游击战争  常熟  抗日斗争  武装力量  军队  抗日游击战 
描述:将帅婚恋录 谭震林的两次战地姻缘
毛泽东与耿飚(上)
作者: 剑钧  来源:党史博采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  上前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红军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  红一军团  周恩来  参谋长  王宏坤 
描述:耿飚参加革命时,对毛泽东早有耳闻,心里十分敬佩。后来当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到达耿飚家乡时,他率队参加了红军,并在毛泽东的培养和教育下。成长为一名红军将领。
耿飚同志光辉的一生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军画报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  上前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红军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  红一军团  周恩来  参谋长  王宏坤 
描述:耿飚同志光辉的一生
耿飚会见伊芝迪上将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社新闻稿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  上前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红军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  红一军团  周恩来  参谋长  王宏坤 
描述:耿飚会见伊芝迪上将
历经沧桑的炎帝陵──谈关于炎帝陵的知名度
作者: 罗炳生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炎帝神农氏  黄帝陵  炎帝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炎黄子孙  毛泽东  湖南省  蒋介石  古代交通工具  国共两党 
描述:历经沧桑的炎帝陵──谈关于炎帝陵的知名度
左权的烈死与子虚乌有的“托派”嫌疑
作者: 散木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彭德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左权  托洛茨基分子  斯大林  毛泽东  共产国际  托派 
描述:●八路军名将左权将军是中共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最高级别的将领。左权牺牲前曾被视为“托派”,虽然他仍受到重用,在红军及八路军时期屡建战功,但长期背负这一沉重的包袱不能洗刷清白,使他极为苦闷。在《左权的烈死与子虚乌有的“托派”嫌疑》一文中,对左权的牺牲提出了疑问,并对其“托派”嫌疑的由来及相关问题作了回顾。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