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纪念左权同志
作者: 罗瑞卿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总司令部  八年  十八集团军  副参谋长  九三  三十六岁  后所  革命事业  十年  昼行 
描述:一九三一年,中央苏区击退三次围攻,余始识左权同志.时余任第四军政委,而渠则为十五军政委.十五军系宁都起义后所新编部队,成份复杂,内情混乱.军长黄忠岳阴谋叛变,而该军得未稍受
李立三夫人给我的教诲
作者: 荣如德  来源:世纪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俄译汉  俄语学  教研组  青年教师  汉译俄  教材  李立三  北京  短篇小说 
描述:1956年下半年,当时中国的一线俄语学校(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受高教部委托,派出各科教师集中于北京俄语学院,讨论编写读本、语法、翻译方面的全国统一教材。我是一名才二十一二岁的青年教师,居然已有三年教龄,其中前两年在俄译汉教研组,第三年又调到汉译俄教研组,
李立三补记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新闻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俄译汉  俄语学  教研组  青年教师  汉译俄  教材  李立三  北京  短篇小说 
描述:李立三补记
李立三:错误路线检讨了三十多年
作者:暂无 来源:广西党史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南醴陵  五十年代  李立  平反昭雪  工业民主化  武汉三镇  党的组织  安源  地下党组织  苏联人 
描述:李立三:错误路线检讨了三十多年
李立三、陈毅四十年围棋情
作者: 李思慎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世炎  北戴河  红四军  前委书记  周恩来  围棋  蔡和森  李立三  四十年  陈毅 
描述:李立三、陈毅四十年围棋情
风雨兼程:二十年代李立三在广东的革命经历
作者: 戈盛  来源:广东史志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州起义  里昂中法大学  广东省委  法国政府  留法勤工俭学  二十年代  周恩来  新民主主义  邓中夏  李立三 
描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李立三工作的主要地区是两湖、江西和上海。事实上,广东也是李立三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本文记述的就是他二十年代先后四次到广东开展工作的风雨历程。 李立三第一次到广东是在一九二一
春华山村的怀念
作者: 章资超  来源:档案时空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平化  致用  七十年代  山村  长沙县  省委书记  怀念 
描述:华国锋扮禾 一九六四年金秋时节,武塘大队合兴生产队的社员正在抢收晚稻,田垅中机声欢叫,热火朝天. 突然,一个眼尖的女青年叫道:"看,那是谁来了--" 远处田埂上,果然走来一行人,男男女女都戴着白草帽.
向群众“掏心”
作者: 邓忠强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调车  贫困村  党委书记  思想感情  为政之道  民情  群众  媒体报道  适应过程  二十年 
描述: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一行,带着草席、蚊帐和洗漱用品,悄然来到贫困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四天。同行的南宁市委书记不无感慨地说:"二十年前我在县、乡当领导时,吃住农家是常事",而"现在
《荷塘风起》的意义解读
作者: 孟祥英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年人  作者  钢筋水泥  少年  荷花  颜色词  自然段  都市人  二十年  荷叶 
描述:《荷塘风起》是台湾当代作家颜元叔先生的散文,入选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篇文章也经常作为与《荷塘月色》进行对比阅读的名篇,本文尝试对《荷塘风起》的意义进行多维解读. 一、对自然美的倾心与热爱,对都市生活的排斥和疏离 "繁华在左、自然在右"是当代都市人追求的最佳生存状态,然而在都市化进程中最常见的却是:"繁华"如兽,无情又嚣张地侵蚀着自然.《荷塘风起》为我们展现出两个不同的空间,一是自然的、理想化的艺术空间——荷塘,一是人工的、现实化的人类生存空间——荷塘外繁华躁动的都市.荷塘是一方美丽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所在,为作者所倾心和热爱,塘外的都市充斥着喧嚣与浮躁,为作者所排斥和厌恶.
两岸《家变》讨论之我见
作者: 蔡田明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感觉  五十年代  评论者  新版  社会意义  现实主义  大陆  台湾岛  民族文化  作品 
描述:1972—73年间,正当大陆文坛处于没有百花齐放的沉寂,台湾岛上却因王文兴长篇小说《家变》而热闹一时。刊发《家变》的《中外文学》为《家变》组织过专门座谈会,《书评书目》也发表专文。台湾批评者、作家如颜元叔、欧阳子、张汉良、隐地、李宽宏、关云、杨志南等话说《家变》,褒贬不一。时隔15年之后,大陆有了《家变》版本。也许是旧书新版的时差或许是大陆评论的倾向,或许是别的什么因素,使《家变》在大陆文坛出版没有引起轰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