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第十回 围而不歼 毛泽东施计拖将军 入地无门 杜聿明被俘陈官庄

最后更新:2018年07月29日 05:58 点击数:21

【类型】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黄公略 发展概况 湘赣省 红五军 刘培善 红十八军 游击战争 红六军团 红十六军

【期刊名】今古传奇·双月版

【内容提要】杜聿明从徐州全面撤退的路线,早就在粟裕的预料之中,华东野战军迅即展开追击和围堵 按照中央军委1948年9月间作出的决定,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华东野战军应以5个纵队的规模,向东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和灌云地区,以“打通山东和苏北的联系”——从这一计划上看,华东野战军向东运动至苏北地区,带有撤离中心战场休整部队的含义。但是,随着黄百韬兵团的被围,国民党军在徐州附近摆出了决战的态势,毛泽东遂对战役的发展作出新的判断:如果黄百韬被歼后,蒋介石将徐州战场上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即向徐蚌线推进;如果蒋介石不将徐州战场上的兵力南撤,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可以寻机歼灭黄维和孙元良兵团,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如果黄百韬被歼之后,黄维兵团尚未赶到徐州附近,可以将其阻击在中途,把作战目标指向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割裂黄维与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之间的联系,“完成攻徐作战之战略展开”。 为了达成这一战略目的,11月13日,中央军委电令华东野战军在围歼黄百韬的同时,部署阻援部队,诱使企图解救黄百韬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不断向东深入——“使其跑不掉,然后徐图歼灭之。”这一战略设想的核心是:在吃掉黄百韬的同时,华东野战军必须将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与徐州割裂开,并准备下一步围歼这2个兵团。这也是国民党军向碾庄圩的增援能够缓慢推进到大许家附近的原因。 因此,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的最初设想,基本上围绕着歼灭邱清泉和李弥两兵团的思路展开的。 但是,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牵扯着华东野战军的大部兵力,从邱清泉、李弥的侧翼插进去将其与徐州彻底隔开的作战始终没有达成目标。 11月28日,蒋介石电召杜聿明到南京开会。杜聿明问顾祝同:“原来决定再增加几个军,为什么连一个军也没有增加?弄到现在,形成骑虎难下的局势。顾祝同说:“老头子也有困难,一切办法都想了,连一个军也调不动。现在决定放弃徐州,出来再打,你看能不能安全撤出?”杜聿明说:“现在只有让黄维守着,牵制住共军,将徐州的部队撤出,经永城到蒙城、涡阳、阜阳间地区,以淮河为依托,再向共军攻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经过商谈,蒋介石接受了杜聿明从徐州全面撤退的建议。 12月1日,黄维兵团被围困生死未卜,徐蚌战场没有得到任何增援部队,侧翼无从部署兵力进行有效保障,徐州国民党军主力的撤退就在这种情况下仓皇开始了。 两天以前,中央军委致电华东野战军,对徐州之敌可能要向两淮或武汉逃跑作出预测。粟裕认为,徐州之敌必会逃跑,但经过连云港逃跑,由于受到船只和背海作战的限制,可能性不大;经过两淮逃跑,受河川纵横不利于大兵团运动的限制,可能性也不大;只有沿着津浦路西侧南下这一条路,因为那里地势开阔,道路平坦,可以与位于蚌埠附近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呼应,还可以有机会解救黄维兵团。因此,华东野战军主力应呈弧形部署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两侧地带,不把徐州围死,诱使杜聿明离开坚固工事环绕的徐州城,将其包围在野外加以歼灭。 杜聿明制定的大撤退路线,正是粟裕预测中的这条路。 在杜聿明从徐州撤退的当日,华东野战军发布《全歼当面敌人争取战役全胜的政治动员令》,指出敌人放弃徐州的意图已明,要进行带有决战性质的作战。 12月1日拂晓,华东野战军前沿部队和抵近徐州的侦察部队纷纷报告:杜聿明主力已经撤退。粟裕、陈士榘、张震立即命令第1、第2、第3、第4、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和鲁中南、两广等11个纵队以及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第3旅采取多路多梯队平行追击、围追和超越拦截的战法猛追猛打。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开始了淮海战役中最大规模的追击和堵截作战。 在青龙集和襄山庙两处阻击阵地上,独立第1旅的官兵被邱清泉的第5军团团围住。敌人成团的冲锋一波接一波,阵地上的肉搏战反反复复。当阵地再次被突破后,特务连连长把棉衣一扒,端着刺刀向敌人冲了上去。官兵们的刺刀捅弯了,就抱住敌人乱咬,用脚踢,用铁铲子砸。 在搏杀的最后关头,国民党军冲击阵形中落下来几发重磅炮弹,独立第1旅的官兵们喊起来:“主力来啦!”最先赶到的是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接着是第1纵和两广纵队。1纵司令员叶飞见到独立第1旅幸存下来的官兵时,拿出来缴获的美国香烟招待大家:“敌人瞧不起你们这地方部队,可你们不到一个旅就把一个兵团扭得团团转!” 在所有的撤退部队中,数李弥的第13兵团跑得最快。杜聿明给李弥兵团规定的撤离时间是12月1日,李弥给部队下达的撤退时间却是11月30日。为了跑得更快一些,李弥有意切断了与杜聿明的联系。2日,第13兵团已经跑到了距徐州百里之外,李弥依旧说没有过危险区,要等过了薛家湖才算相对安全。他对参谋们说:不要和他们(指杜聿明和邱清泉)黏在一起,一有情况大家都走不了。 3日,杜聿明到达孟集。正当他焦头烂额之际,蒋介石的作战命令到了:不准再撤退,立即解救重围中的黄维兵团。于是,从徐州撤出的国民党军,在出发后第3天到达孟集的时候,原地停了下来。这一停顿是致命的——蒋介石再次改变预定计划,最终铸成了杜聿明集团的悲惨命运。 见蒋介石决心已定,杜聿明不得不复电表示执行命令,并请求空投粮弹,同时制定了攻击部署:第2兵团主攻,第13、第16兵团负责侧翼掩护。 蒋介石的回电到达:“无粮弹可投,着迅速督率各兵团向濉溪口攻击前进。” 粟裕发觉杜聿明集团有向濉溪口攻击前进以便向黄维兵团靠拢的迹象后,决心集中华东野战军的全部主力围堵杜聿明,乘其立足未稳、阵脚混乱之际,在南面实行坚决阻击,在东、西、北三面实施猛烈突击,“截堵其向西南突窜道路,压迫其向北、向西北,并先集中主力楔入其纵深,割歼其后尾一部,而后再分批逐次各个歼灭之”。 在上报中央军委的同时,粟裕、陈士榘、张震即刻命令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第1、第4、第9、两广纵队及冀鲁豫军区的2个旅,由北向南猛烈攻击,以求楔人敌之纵深;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副政治委员吉洛(姬鹏飞)指挥第2、第8、第11纵队,由西南向东北实施攻击,布置纵深阻击阵地,坚决阻敌南窜;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刘培善指挥第3、第10和鲁中南纵队,由东南向西北攻击,布置纵深阻击阵地,坚决阻敌南窜。 4日凌晨,当邱清泉兵团开始向濉溪口方向实施突击时,杜聿明突然发现就是这一天的原地停止,致使华东野战军不但追上了他,插入了他的左右两翼,而且已经绕到了他的前头——从徐州撤出的国民党军主力已经被四面包围了。 1948年12月5日,淮海战场上出现了一种令人心惊的态势: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军的2个重兵集团分别包围在狭窄的地区之内:中原野战军包围的黄维兵团总兵力约十多万人,华东野战军包围的杜聿明集团(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兵力达数十万之众。 毛泽东决定采取“围而不歼”的战略,给蒋介石一个杜聿明也许能够生还的错觉 在双堆集的西北方向,杜聿明集团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开始向南进攻,以执行解救黄维兵团的作战计划。华东野战军在东、西、北三面积极进攻,在南面顽强阻击,试图逐步收缩包围杜聿明集团的包围圈。 12月6日,杜聿明的指挥部向夏砦移动。中午时分,路过李石林村,孙元良和邱清泉神色紧张地找到了他,说要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于是,三个人一起到了李弥的兵团部,开始了各怀心思的紧张磋商。 自徐州撤退之后,部队损失兵力已近3万,目前各军位置混乱,官兵士气普遍低落,对于蒋介石下达的解救黄维兵团的作战命令,几个人都认为显然已经无法执行。 这一天15时,杜聿明集团作出了分散突围至阜阳集中的决定。所有的将领都不曾想到分散突围会有被各个歼灭的危险。 这一决定,导致了12月6日晚国民党军徐州主力内部的巨大混乱。6日晚上,距离孙元良兵团阵地最近的李弥兵团的官兵听见了剧烈的爆炸声,那是孙元良兵团的官兵正在炸毁大炮和多余的弹药。 孙元良兵团的单独突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官兵们逃跑心切,撤退的方向本来是向北,但越走越往西,四处响起剧烈的枪炮声,人喊马嘶,惊天动地。更可怕的是,当先头部队和阻击的解放军接战后,附近的部队不但根本没有突围的迹象,在通过邱清泉的第5军防线的时候,第5军竟然向孙元良的突围部队猛烈开炮。孙元良兵团受到解放军和邱清泉兵团的前后夹击,在黑夜中顿时乱成一

【年份】2018-07

【期号】第5期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